雲科大授課教學計劃
《兩岸關係研究》課程教學計劃表1842年→1894年→1912年→1921年→1927年《四一二清黨》→1937年→1949年→1975年《蔣介石逝世》→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逝世》→1978年→1982年→1996年→2008年→2012年→2016
●100-2-0038.pdf 下載(2553k)
《看歷史電影對談會》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81E0070BF3016FD5
1.兩岸關係課程教學計劃表--
2.兩岸關係課程教學投影片--
3.9720035-期末考考古題--
4.http://sites.google.com/site/bothstraits/cndocument
5 https://www.pinterest.com/peterchiublack/電影中的歷史/
今天我們面臨的大環境為什麼是這樣子?--史觀?九二共識?
交待清楚歷史因果1921→1949→2009→2012→
台灣的國史館網站
台灣的國史館館藏史料文物查詢服務系統
http://dftt.drnh.gov.tw/process.htm
1949:国民党怎样失掉中国大陆(1)
http://youtu.be/L66mIqKGYSU
1949:国民党怎样失掉中国大陆(2)
http://youtu.be/Aps7_5gzpVI
存亡關頭 1949的中華民國(上)Part 1/5
http://youtu.be/gPKuL8C-UFQ
存亡關頭 1949的中華民國(上)Part 2/5
http://youtu.be/uModyi68x4U
中華民國台灣立場:http://youtu.be/L66mIqKGYSU
-------------------------------------
1KMT-蔣介石(1886.10.31-1927---1949-1975.4.5)的崛起
〔北伐〕,錢從那裏來?〔大砲一響,黃金萬兩〕
當初在國民黨內,對北伐感到猶豫不決的一個原因是軍費問題。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廣東雖然有“天子南庫”之稱,但畢竟局限於一隅,要與大半個中國對抗,人力、物力、財力,都感短絀。不過,打仗和做生意一樣,只要計算好成本,可以貸款、按揭、分期付款,只要有了啟動資金,就可以開張。蔣介石為了說服大家,曾算過一筆賬:以八萬官兵計算,每月只需250萬元。
蔣介石緣何與鮑羅廷決裂 ——《蔣介石日記》解讀之十三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2013/0328/c85037-20943670.html
陈红民、夏思,蒋介石缘何与苏联代表鲍罗廷彻底决裂,人民网 [微博],2013-04-14 http://view.news.qq.com/a/20130414/000005.htm2中國1927-1936-1945-1949
對於國民黨的四一二清黨的記述,見李西岳、苏学文,陈氏家族全传
http://www.quanxue.cn/ls_minguo/ChenShi/ChenShi16.html
大陸電影《南昌起義》《八月一日》
《日本最長的一天》劇情︰講述二戰史上日本本土的最後一天發生的情景。以2小時38分鍾的篇幅全面描繪日本1945年8月15日向盟軍投降的前前後後,是一部格局宏大的史詩巨片。
幕後制作
日本1967年岡本喜八經典名作之一,《電影旬報》評選的日本百大佳片之一。影片結尾三船敏郎剖腹自殺一段情節的刻劃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由于影片是黑白的畫面,當三船敏郎左至右橫切腹部時,鮮血從噴湧而出的場面令人毛骨悚然,這個情節大約持續了10分鍾左右,充分顯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盲目性。
外文名稱 Nihon no ichiban nagai hi
更多中文片名:大戰末日 、日本最長的一日
更多外文片名:The Emperor and a General
The Emperor and the General
Japan's Longest Day.....(USA) (reissue title)
Nippon no ichiban nagai hi.....(Japan) (alternative transliteration)
The Longest Day of Japan.....(literal English title)
導演: 岡本喜八 Kihachi Okamoto
編劇:
橋本忍 Shinobu Hashimoto
大宅壯一 Soichi Oya ....novel
主演:
三船敏郎 Toshiro Mifune ....War Minister Anami
山村聰 Sô Yamamura ....Navy Minister
笠智衆 Chishu Ryu ....Prime Minister
制作人 Produced by:
藤本真澄 Sanezumi Fujimoto ....producer
田中友幸 Tomoyuki Tanaka ....producer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 歷史
片長:157 min
4東京審判( 對德國納粹是紐倫堡審判 )電影《東京審判》(大陸)《紐倫堡審判》(英)
可以討論一下的有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電影
[轉貼] 黃清龍,台灣人看《潛伏》:蔣介石搞情報遠不如共產黨,「南方週末報」,2009年5月7日。
電視劇《潛伏》在大陸成熱門話題﹐一水之隔的台灣因未正式播映﹐究竟多少人看過無從知曉。一些人透過網路視頻間歇觀看﹐私下談論肯定是有的﹐公眾輿論則近乎悄沒聲響。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讀者投書﹐短短幾百字的觀後感﹐卻讓我思索再三。
投書者是一位在北京任企業執行長的台籍幹部﹐他看過此劇的感想包括:一、《潛伏》描述男主角余則成從一個忠於「黨國」的軍統幹部﹐因為受到女友與上司的理想感召﹐又親賭上級的腐敗無能﹐最後就改變了信仰﹐成了共諜。投書者認為﹐這套公式讓一些人找到合理化的藉口﹐尤其許多台商在大陸比大陸人更愛大陸﹐他們看了這部連續劇﹐可以少一點心裡的愧疚感。二、男主角最後竟然到了台灣繼續「潛伏」,這看在台胞眼裡是不寒而慄,對過去的白色恐怖也多了一份同情。三、投書者因此希望導演能拍續集﹐「台灣人要是看到類似余則成者流繼續在台灣潛伏,恐怕日後交流就會更小心了。」
不消說﹐這樣的觀後感肯定和大陸方面很不一樣﹐甚至也與目前兩岸交流熱絡的情況格格不入;之所以讓我思索再三﹐乃因類似的觀點儘管流於片面﹐卻代表相當一部份台灣人的想法﹐也就是潛藏心中對中國共產黨的恐懼感。那是兩蔣統治台灣數十年留下的思想結晶體。儘管中國早已不是毛時代的中國﹐國際局勢與海峽兩岸都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恐共情結」依然影響著許多台灣人的腦袋!
事有因果﹐欲理解此中緣由﹐就不能不談到國共兩黨慘烈的鬥爭歷史﹐尤其是發生在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最不堪回首的那一頁﹐也是蔣介石父子心頭永遠的痛楚。去年(2008)暑假筆者到美國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查閱蔣介石日記﹐讀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廿三日蔣在日記的一段記載:「昨晚冬至,夜間夢在新建未漆之樓梯,努力掙扎爬上梯底時已力竭氣衰而醒。若此為預兆,前途艱危可知,而成功亦可卜也。」此前兩個星期﹐國府剛從成都遷到台北﹐正當驚魂未定之際﹐蔣為之寢食難安而惡夢連連﹐良有以也。十二月卅一日年底那天﹐蔣在日記自省:「一年悲劇與慘狀實不忍反省亦不敢回顧」﹐「軍隊為作戰而消滅者十之二,為投機而降服者十之二,為避戰圖逃而滅亡者十之五,其他運來台灣及各島整訓存留者不過十之一而已。」顯然最令蔣感到苦痛且悔之已晚者,乃是部隊的忠誠出了大問題﹐惟蔣或基於顏面並未深入檢討原因。
長期擔任蔣介石醫官的熊丸醫師則在其口述歷史﹐提出他的近身觀察心得。熊丸認為﹐國府剿共失利的原因﹐除了眾所皆知的經濟崩潰等因素外﹐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原因是﹐蔣身邊充斥太多共黨間諜。據熊丸描述﹐徐蚌(淮海)戰役爆發時﹐蔣在南京黃埔路官邸設地圖室﹐地圖室三巨頭分別是蔣本人、戰情參謀周菊村、國防部第一廳廳長劉斐(為章)﹐三人在南京指揮徐蚌會戰。但劉為章本身正是個大間諜﹐以致南京的作戰命令共方完全知曉﹐自然每戰必敗。熊丸說﹐「那時大家都覺得奇怪﹐為什麼總統下的命令共方都知道﹐於是徐州當地幾個重要指揮官便稍加變通﹐提早進攻時間﹐作戰結果才算順利。後來大家都認為劉為章十分可疑﹐總統卻都聽不進去﹐也沒人敢直接告訴總統劉即是匪諜﹐故直到最後證實劉是匪諜時﹐總統連想都沒想到。」劉為章後來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部長,政協副主席、人大常委等要職。六○年代反右運動時遭清算,毛澤東為了保他,把當年的秘密給抖了出來:「你們不要以為國家對劉斐同志待得太好了,其實今天我們能夠解放全國,劉斐同志是立下了大大的功勞的,因為他曾經冒了非常大的危險,勇敢的把國民黨所有的軍事作戰計畫,通通供給了我們,我們才能按原定計畫把國民黨打垮。」
讓蔣想都想不到的豈只劉為章﹐還有一位郭汝瑰﹐當過國防部作戰廳長﹐一九四七年五月山東孟良崮戰役﹐郭汝瑰到蔣介石官邸參與軍事會議,將孟良崮戰役作戰計劃交給共產黨人任廉儒﹐使得國軍主力七十四師全被殲滅﹐徹底扭轉了內戰局勢。最近解密的抗戰時期重慶《紅岩檔案》,則公開了潛伏在蔣介石身邊達十五年的女速記員沈安娜﹐讓延安窯洞裡的毛澤東,總能準確掌握蔣介石在政治和軍事上的意圖和部署﹐因此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 引人深思的是﹐像劉為章、郭汝瑰、沈安娜這樣長年待在蔣的身邊﹐受到當時最高領導的信賴﹐榮寵加身而竟未有絲毫的信心動搖﹐一心一意為中國共產黨服務﹐這種情操卻很少在國府人員身上看到﹐反倒是國府內部不知有多少個「余則成」﹐ 像白崇禧的機要秘書謝和賡﹐衛立煌的秘書趙榮聲﹐傅作義的秘書閻又文﹐也都是中共派去的間諜。
還有被稱為中共情報後三傑的熊向暉、申健與陳忠經﹐他們都是胡宗南的部屬﹐長年臥底在胡身邊﹐將胡的軍事命令傳給中共。一九四七年三月﹐蔣決定出兵延安﹐三月十九日的日記記載:「本日十時半國軍克復延安城區,十一年來共匪禍國殃民之根深蒂固老巢剷除於一旦,為國為黨雪恥復仇之願已償其半矣。此後,國內共匪已失憑藉,所有戰略與政略據點皆已剷除淨盡矣,感謝上帝,洪恩保佑中華。」然而這其實是一場空歡喜,因為中共方面早已得到情報,並據此擬好撤退計畫,以致胡宗南打進延安時,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後來周恩來曾經說:「蔣介石的作戰命令還沒有下達到軍長,毛主席就已經看到了。」諷刺的是,蔣介石在三月九日的日記上還提醒自己:「注意匪部以退為進之慣技。注意毛匪行蹤之判斷。」殊不知真正的匪諜就在他的愛將胡宗南身邊!
筆者曾詢問胡宗南的公子胡為真先生﹐何以其父從未察覺熊向暉的真實身分?胡為真嘆了一口氣說﹐實在是想不到啊!熊向暉不到廿歲就當了胡宗南的機要秘書﹐胡對他信任有加﹐凡是蔣給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暉簽收﹐胡宗南下達命令也都由熊向暉起草﹐甚至還送他出國深造﹐怎知竟是個大間諜。一九四九年初冬,熊向暉在中南海遇到張治中、邵力子、劉斐等國民黨原和談代表,張治中十分驚訝:「這不是熊老弟麼?你也起義了?」周恩來說:「他不是起義,是歸隊。」張治中接口說:「我早知道蔣介石在軍事上、政治上都遠遠不是共產黨的對手,今天才知道,在情報上他也遠遠不是共產黨的對手。」正因為「在情報上遠遠不是共產黨的對手」﹐蔣氏父子來到台灣之後﹐簡直把共產黨看作是沾惹不得的瘟疫﹐誰要沾到就除掉誰﹐哪怕只是過往的一封書信都要查個清楚﹐寧願錯殺一萬也不放過一人﹐層層佈建的防諜網不知陷害了多少無辜者﹐這就是台灣四、五○年代「白色恐怖」的源頭。此外﹐國民黨還大搞特搞反共思想灌輸﹐從軍隊、學校到政府機關無一遺漏﹐代表作是一九七五年的政治宣傳影片《寒流》。當時蔣介石剛逝世﹐蔣經國為了安撫民心﹐特令國防部總政戰部製播這套反共宣傳影集。所以取名《寒流》﹐意指共產黨之於中國猶如天氣之寒流。故事內容開始於一九二五年,跨越早期國共合作、西安事變、中日戰爭、國共內戰與文化大革命等階段。《寒流》其實就一部政治宣傳影片﹐談不上有何藝術成就﹐但它在當時台灣僅有的三家無線電視台聯播﹐人民想不看都不可能。軍人、學生還要每週寫心得報告﹐說明自己如何從這部影片得到啟示。像筆者這個年紀的台灣人﹐幾乎都寫過這類的心得報告﹐也真心誠意地擁護政府絕不與中共妥協的立場。
在撲天蓋地的情治箝制與思想控制下﹐台灣人對中國的理解逐漸脫離了現實;加上自四九年以來﹐中國大陸層出不窮的政治運動﹐從三反、五反、反右到文革﹐主種倒行逆施更讓台灣人對中國共產黨充滿著疏離與不信任感。因此幾年後當中國改革開放﹐提出「有關和平統一臺灣的九條方針政策」(俗稱葉九條)﹐以取代原有的「解放台灣」政策﹐國府內部對於如何回應「葉九條」雖有不同見解﹐但受制於長年反共與恐共教育的影響﹐蔣經國最終還是發表了「三不政策」。所謂「三不政策」﹐即不(與中共)接觸、不談判、不妥協﹐說穿了就是恐共心裡的直接投射﹐一種人為築起的政治藩籬﹐禁不起現實的檢驗。果然才幾年後﹐雙方官員就為了處理華航劫機事件﹐做了內戰以後的首次接觸;一九八七年蔣經國又授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代表政府與大陸的中國紅十字會接觸﹐最終促成開放台灣民赴大陸探親。至此﹐三不政策宣告瓦解﹐而此後兩岸的交流也就如同開了閘的水庫﹐任誰擋也擋不住!
從一九八七年至今﹐兩岸開放交流已經超過廿年﹐每年有幾百萬台灣人到大陸去探親、旅遊、就學、投資、經商﹐也有越來越多的大陸人來過台灣。總的來說﹐兩岸正在朝向和平的方向發展﹐人民往來越來越頻繁﹐彼此關係越來越密切﹐過去源於歷史因素種下的諸多誤解正逐步獲得消弭。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過程尤須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尊重人民願望的實事求是精神」﹐透過雙方更多的合作﹐來求同存異累積互信。尤其台灣藍、綠對立嚴重﹐統、獨問題向來敏感﹐重新執政的國民黨雖已漸次拋開歷史的束縛﹐大步開展兩岸關係﹐但兩蔣留下的恐共思想影響仍在﹐前述的讀者投書就是個例證。在這種情勢下﹐大陸方面在台灣問題上,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只能牢牢把握住誠意、耐心與和平原則﹐而不應有過多的政治權謀算計。因為台灣問題不是誰潛伏誰的小問題,而是關係到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千秋大問題。〔註:本文刊登於五月七日的「南方週末報」﹐原標題為:台灣人看《潛伏》:蔣介石搞情報遠不如共產黨。〕
其實,讀歷史,尤其是讀中國近、現代史,總是覺得「苦多樂少」、「苦很多,樂很少」,只有在蔣經國主政那一個年代,覺得是天天向上。
[轉貼]林博文專欄-史上兩大勝,中共也驚奇,中國時報,2009-12-23 。
中共革命建國史上,有兩大勝利來得比他們的領導人所預期的還早、還快!一是一九四九年建立江山,二是一九七一年獲得聯合國席位。
一九四八年一月中旬,國共平津戰役已進入最後階段,周恩來在河北西柏坡(中共領導層進入北平前的根據地)召集王炳南等負責外事(外交)工作的人員,要他們 準備籌建外交部,周對他們說:「原來我們合計要五年才能勝利,嘿,現在看起來不用這麼長時間啦!我們和蔣介石一九四六年七月開始大打起來,才不到三年!原來我們估計要到一九五二年可能獲勝,沒想到一九四八年底就形勢大變,蔣介石完全不行了,建立新中國不遠啦!」
不僅毛澤東、周恩來沒有料到那麼快就勝利,「老大哥」史達林更是完全沒有想到。近代任何一個政權的崩盤,很少像蔣介石政府垮得那樣快速、那樣徹底!六十年 來,無數的專業及業餘史家對一九四九年的大變局,提出了各種解釋,從政治、軍事、經濟、組織、民心、社會和蔣毛的領導統御等做全面的剖析。前黨國大老陳立夫在五○年代初避居新澤西州養雞為生,有一天民社黨領袖蔣勻田去看他,
當年以反蔣出名的黃埔四期軍系立委黃宇人(與傅斯年同稱「中國兩大炮」)亦認為,
什麼是國民黨的無知呢?在六十年後看起來,這個字眼似乎有點抽象、有點不著邊際。其實,國民黨的無知就是領導層的無知,尤以「最高當局」蔣介石為最。蔣太過自信、太不會用人、太不了解他所統治的中國已變成什麼樣子,以致抗戰勝利不到四年大陸就變色。前師大歷史系教授、前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郭廷以說:「政府對中共的力量估計過低,以為短期內即可以軍事解決,然後再處理經濟問題,戡亂只是一時的事。未料戰爭延長擴大,欲罷不能,惟有不顧一切,悉力以赴。」
結果,國軍在戰場上兵敗如山倒,倒戈、變節與投降的將領和部隊,多得不可勝數,這也是近代中外戰場上難見的「奇景」。
國民黨文官武將投共人數之多,以及共諜的猖獗,最能反映蔣介石的領導問題。一九四九年四月底,國府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二十五艘艦艇投共(中共稱為起義),中共興高采烈說,由於林遵(林則徐的侄孫)的義舉,人民解放軍方能「飲馬長江」!水面上有林遵倒戈,陸地上早就有主管作戰的國防部第三廳(參三)廳長郭汝瑰把徐蚌會戰(淮海戰役)的作戰計畫交給共軍。這樣的內戰怎麼打呢!林、郭只是蔣介石子弟兵變節的兩個例子,
蔣介石在四○年代末期,不但有黨內文武百官叛變,七○年代初期更遭到「忠實的美國反共盟友」尼克森的倒打一耙,而全然改變了中美台三邊關係。有些史家和政治學者認為尼克森打開中國大陸之門對亞洲局勢和中美台歷史的影響(尤其是對大陸和台灣未來的命運),比一九四九年還大。季辛吉奉尼克森之命於一九七一年七月中旬秘訪北京,嗣後美中雙方宣布尼克森將於一九七二年年初訪問中國。對台灣來說,這真是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代,三個多月後,中共就取代了台灣的聯合國代表權。
其時,中共根本沒有料到靠第三世界幫忙爭取了那麼多年的聯合國席位,竟這樣就到手。因此,當消息傳來,周恩來還對中國是否派遣參加聯大一事舉棋不定,毛澤東斷然地說:「要去,為什麼不去?」帶領先遣小組赴紐約的前新華社記者高梁(西方媒體稱他是中共特工)說:「當時,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對形勢發展和祖國的威望與作用估計不足,認為中國席位問題當年不會解決,更未曾估計到這一天來得這麼早、這麼快。」
大陸作家陳敦德亦指出,當時北京「沒有估計到第三世界的力量與美國的失控;對出席聯大,當時確實沒有一點準備。那時,外交部國際司由最冷清的司於一夜之間變得特別重要了。」
中共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七一年的兩場大勝,失敗者與受害者都是蔣介石政府。蔣經國在一九五八年聖誕夜寫了一篇〈我們是為勝利而生的〉文章,裡面提到:「事實證明總統領導我們奮鬥的方向是絕對正確的,共匪的覆亡是必然的。」然而,情勢的發展卻和小蔣所預言的完全相反。中共不但沒有覆亡,且變成強國;台灣則從世界反共前哨淪為被國際邊緣化的孤島。我消彼長,歷史的演變常不如人意,總是帶著許多遺憾與惘然!
◆中國近、現代史的電影
4中共黨史
◆中國共產黨的史觀/中共黨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1/24/content_2255749.htm
◆大陸民主黨派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8/content_256326.htm
◆〔反右運動〕
1957年6月8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同时,中国《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指责“少数的右派分子正在向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挑战,甚至公然叫嚣要共产党‘下台’。”这一社论和指示,标志着反右运动的正式开始。
“反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发起的第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大型政治运动,主要结果是给空前大量响应党的号召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确定“右派分子”身份。圖為反右运动中交通部职工批判章伯均,章伯均之女章詒和( 「往事並不如煙」一書作者,很詳細的提及章伯均與羅隆基當年往事 )。
這本書描述大時代一群知識分子的命與運。章詒和是以晚輩的眼光側寫父母的友人──史良、儲安平、張伯駒、康同璧、聶紺弩、羅隆基等人,他在中國大陸「反
右」及「文革」的血雨腥風中,整肅、清算、鬥爭的紅潮席捲下,受迫害的、參與迫害的,這些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與人性的幽微曲折,在她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視角
與溫厚的學養,將其風骨刻畫出來,也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光雲影。
1957年6月8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同时,中国《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指责“少数的右派分子正在向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挑战,甚至公然叫嚣要共产党‘下台’。”这一社论和指示,标志着反右运动的正式开始。
“反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发起的第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大型政治运动,主要结果是给空前大量响应党的号召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确定“右派分子”身份。圖為反右运动中交通部职工批判章伯均,章伯均之女章詒和( 「往事並不如煙」一書作者,很詳細的提及章伯均與羅隆基當年往事 )。
章貽和:章伯鈞的女兒。1942年生於重慶,中國戲曲學院畢業,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章詒和微博
◆〔三面紅旗:大躍進〕
◆〔十年文革災難〕
根据〔1968年7月21日康生开列给江青的打倒和半打倒的八大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委名单〕,除刘少奇外是122人,他们是: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 陈毅、彭德怀、贺龙、[李先念]、谭震林、李井泉、陶铸、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乌兰夫、张闻天、陆定一、[薄一波]、[宋任穷]、王稼祥、罗瑞卿、刘宁一、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王任重、萧劲光、粟裕、萧克、陈少敏、[王震]、曾山、欧阳钦、王树声、王恩茂、邓华、邓子恢、谭政、刘晓、李维汉、杨秀峰、张际春、程子华、伍修权、钱瑛、王从吾、马明芳、李葆华、许光达、林铁、郑维山、徐海东、萧华 [長征組歌]、胡耀邦、习仲勋、安子文、吕正操、张经武(駐西藏軍人)、廖承志(廖仲愷何香凝之子)、叶飞、杨献珍、张鼎丞、舒同、潘自立、杨勇、黄火青、陈漫远、苏振华、冯白驹、范文澜、李坚真、高克林、钟期光、江华、李志民、杨成武、章汉夫、帅孟奇、刘仁、万毅、周扬、徐子荣、刘澜波、奎璧、区梦觉、朱德海、张启龙、马文瑞、王世泰、廖汉生、洪学智、章蕴、徐冰、廖鲁言、宋时轮、周桓、陈丕显、赵建民、钱俊瑞、蒋南翔、韩光、李昌、王鹤寿、陈正人、赵毅敏、孔原、张苏、杨一辰、赵伯平、张爱萍、[姚依林]、汪锋、方毅、王尚荣、刘震、张劲夫、李颉伯、廖志高、江渭清、谭启龙、张仲良、张平化。
〔十次路线斗争〕
〔十次路线斗争〕
“十次路线斗争”的提法,是作者记叙的毛泽东在1971年那次南巡时对沿途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并在以后几年里被奉作经典,要求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反复学习。按照当时的说法,在这十次“路线斗争”或“十次分裂”中,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相对立的“反革命”一方依次是:
一、“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二、“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路线”;
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
四、“罗章龙右倾分裂主义路线”;
五、“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
六、“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路线”;
七、“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
八、“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
九、“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十、“林彪反革命集团”。
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所说的“十次路线斗争”。
所谓“路线斗争”的提法,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早已为人们所抛弃。历史已经证明,把党内不同意见的争论,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分歧和斗争都一概看成是社会上阶级斗争的集中反映,一概说成是“路线斗争”,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是危害极大的。
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1981年6月)中,就曾对“十次路线斗争”的提法发表过这样的意见:
“彭德怀同志那一次不能算了。刘少奇同志这一次也不能算了。”“陈独秀,还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个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高岗究竟拿出了一条什么路线?我看,确实没有什么路线。”在谈到“提不提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是路线错误”时,他又说:“我们不提路线错误,是考虑到路线斗争、路线错误这个提法过去我们用得并不准确,用得很多很乱。过去我们讲党的历史上多少次路线斗争,现在看,明显地不能成立,应该根本推翻的,就有刘少奇、彭、罗、陆、杨这一次和彭、黄、张、周这一次,一共两次。高饶事件的基本结论是维持了,也不好说是什么路线斗争。”他还否定了“罗章龙是路线错误”的提法。
他严肃指出:
“过去评价历史上的路线斗争并不准确,这是我们不主张提路线斗争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理由,过去党内长期是这样,一说到不同意见,就提到路线高度,批判路线错误。所以,我们要很郑重地来对待这个问题,这是改变我们的党风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93─308页)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来源: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1981年6月)中,就曾对“十次路线斗争”的提法发表过这样的意见:
“彭德怀同志那一次不能算了。刘少奇同志这一次也不能算了。”“陈独秀,还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个人,不是搞阴谋诡计的。”“高岗究竟拿出了一条什么路线?我看,确实没有什么路线。”在谈到“提不提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是路线错误”时,他又说:“我们不提路线错误,是考虑到路线斗争、路线错误这个提法过去我们用得并不准确,用得很多很乱。过去我们讲党的历史上多少次路线斗争,现在看,明显地不能成立,应该根本推翻的,就有刘少奇、彭、罗、陆、杨这一次和彭、黄、张、周这一次,一共两次。高饶事件的基本结论是维持了,也不好说是什么路线斗争。”他还否定了“罗章龙是路线错误”的提法。
他严肃指出:
“过去评价历史上的路线斗争并不准确,这是我们不主张提路线斗争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理由,过去党内长期是这样,一说到不同意见,就提到路线高度,批判路线错误。所以,我们要很郑重地来对待这个问题,这是改变我们的党风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93─308页)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来源: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現在2013年:五不搞與七不講
VOA 李肅主持《美國之音》【解密時刻:中國禁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iWQWpO_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iWQWpO_c
蘇起,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天下文化出版,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