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尼克森未忘蔣介石友誼?

 尼克森未忘蔣介石友誼?


【傅建中,華府看天下-尼克森未忘蔣介石友誼,中國時報,2011-02-25】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22500200.html

一九七二年尼克森總統對中國歷史性的訪問,已是快四十年的舊事了,可是直到今天餘波仍在蕩漾。一九八七年《尼克森在中國》(Nixon in China)以歌劇的形式登上舞台,在德州休斯頓市演出,頗為轟動,事隔二十四年後,此劇居然歷久不衰,打入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近來《紐約時報》在藝文版內圖文並茂的大幅報導,無疑替這歌劇作了免費宣傳,影響所及,紐約西城一家高級中國餐館推出周恩來招待尼克森的國宴酒席,十人一桌,每人收費一百美元,生意不惡。

台灣的出版業看準了尼克森的剩餘價值,時報出版近日推出英(國)加(拿大)史學家麥克米蘭(女)四年前寫的《當尼克森遇上毛澤東》一書的中文版,亦甚惹人矚目,此書的英文普及版叫《只爭朝夕》(語出毛詩「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恰好尼克森生前最後一本書的題目也是《只爭朝夕》(Seize the Moment),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當年尼克森在北京的國宴上引用了毛詩的這句話。

尼克森第一次和毛澤東見面時,恭維毛的文章「推動了中國,改變了世界」,毛立即打斷尼說:「咱們共同的老朋友蔣介石委員長,不會贊成你這個講法的,他罵我們是共匪…」現在大家只看到尼克森如何阿諛、推崇毛,若非毛澤東提起蔣介石,人們大概不會把尼克森和蔣介石聯想在一起的。事實上,尼、蔣的關係遠比尼、毛來得深、來得久。尼克森早在一九五三年以副總統身分訪台時就結識蔣了。反共起家的尼克森視蔣為英雄和二十世紀的偉人。尼最後一次見蔣是一九六七年在台灣的日月潭,那時尼以在野之身旅行亞洲,並已思考越戰之
後中國在亞洲的角色及美國對華政策,而蔣還是和尼大談美國該支持他反攻大陸,以消除亞洲的禍根—中共。在尼克森看來,蔣也許是對的,可是務實的分析告訴他:「那是不切實際的夢」。

尼克森入主白宮後推動和中共關係正常化不遺餘力,尤其一九七一年七月派季辛吉密訪北京與周恩來會談,第二年尼也進入「匪區」,和毛、周握手言歡,化干戈為玉帛,必使蔣痛心疾首,有識人不明被出賣的感覺,但蔣能做的只有高喊「處變不驚,莊敬自強」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尼克森始終不忘他和蔣及蔣夫人的「私人友誼」(personal friendship),而他和毛、周是沒有personal friendship的。基於這種私人友誼,尼對蔣算是有始有終,禮數周到的。舉例說吧,季辛吉密訪北京,尼克森事前無法告訴蔣,事後特別在七月十七日致函蔣,對沒能早些天通知蔣關於七月十五日宣布的內容,表示「深深的遺憾」(deeply regret),他知道這樣做有傷中華民國,但他的目的在緩和世局的緊張,不會影響對中華民國的友誼及防禦條約的承諾,不管真假,尼的意思到了。

又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尼克森派莫非(Robert Murphy)為特使親往台北勸蔣接受「雙重代表權」(dual representation)。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森啟程往中國之前,又在一月一日寫了一封信給蔣,說明他此行和中共領導人對話目的在緩和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緊張,並強調美國有意遵守和中華民所有條約的承諾。此時蔣的健康已出現問題,故尼在信末祝蔣繼續享有最佳健康。凡此種種,都是尼克森之後,中華民國最高當局想要而無法從美國總統得到的關懷與禮遇。

一九七五年蔣介石逝世後,尼克森發表悼詞說蔣是「他所敬重的政治家和朋友」。尼氏表示:「蔣作為半世紀來世界的領袖人物,已贏得當代歷史巨人之一的地位」。以上所引文獻,證明尼克森對蔣介石生前與死後,確是始終如一,非常難得。








1930年代,美國加州一位高中生獲得哈佛大學的入學許可及獎學金。可是他的家境清寒,籌措橫越北美大陸所需的旅費有困難,而且他必須在課餘照顧家裡開設的雜貨店,只好放棄哈佛,改念加州的Whitter學院。他叫尼克森,美國第37任總統。

劉屏專欄-馬英九與尼克森,中國時報,2014年12月04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04000469-260109

1930年代,美國加州一位高中生獲得哈佛大學的入學許可及獎學金。可是他的家境清寒,籌措橫越北美大陸所需的旅費有困難,而且他必須在課餘照顧家裡開設的雜貨店,只好放棄哈佛,改念加州的Whitter學院。他叫尼克森,美國第37任總統。40年後,尼克森被迫辭職那一年,一位來自台灣的學生負笈美國,後來從哈佛大學取得法學博士。他叫馬英九。

尼克森功績多年後顯現,尼克森因水門案黯然下台。當時100席參議員,支持他的最多只有15票,他走投無路,只能背負「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辭職的總統」惡名。馬英九的支持率亦差,九合一大選迫使他不得不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甚至有人主張他辭去總統一職。然而多年過去,愈來愈多人為尼克森叫屈。當初批判他不留餘地的新聞界是最明顯的風向球:「美國報業發行人協會」(ANPA)邀請他專題演講,因為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尼克森是全球最受景仰的十大人物之一。

馬英九今天彷彿萬箭穿心,可是再過若干時日,國人又會怎麼看待他?

最近還有人撰文,稱許尼克森許多功績是「過了很多年才看出來」,例如他打開中國的大門,聯中制蘇,迫使蘇聯把部署在歐洲的大批坦克調到中蘇邊境。到了1989年,東歐變天,克里姆林宮只能眼睜睜看東德、波蘭等國一個個成為民主體制,不像1956年的匈牙利及1968年的捷克,蘇軍憑著坦克就捍衛了紅色政權。

尼克森的國務卿季辛吉不只一次說,「歷史對尼克森的評價會比當代仁慈」,因為尼克森很多作為不為當代所喜。別的不提,單單環保、保護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等法令,都是在尼克森任內大幅啟動的。今天看來稀鬆平常,當時可是一點都不討好。果不其然,尼克森在1994年過世時,喪禮上,現任、卸任總統全員到齊;更重要的,瞻仰遺容的普羅大眾,隊伍長達近5公里。很多人排了7、8個小時,只為向這位「狡滑的狄克」(政敵對他的稱謂)表達最後敬意。
尼克森有很多性格上的弱點,例如史學家說他不易與人推心置腹。
季辛吉的回憶錄稱尼克森剛愎自用,卻又優柔寡斷。

馬辭黨主席 吳敦義暫接燙手芋

馬英九也有很多性格上的弱點。一位美國官員私下說,馬有理想,可是往往未能有效領導所屬實現理想,而且圈子太小,同質性高,結果常是流於空談。一位美籍的台海議題專家說,馬是好人,可是好人未必能夠成就好事,結果就像在象牙塔裡的學者,滿腹經綸卻不切實際。一位曾在台灣住過多年的美國朋友說,在某些方面,馬英九和連勝文差不多:成長順遂,不了解庶民的心裡想什麼。一位從台灣到華府的訪客說,馬英九很想有所作為,但是輕忽了時機、環境,「油電雙漲」失敗就是一例。

這幾位都熟悉台灣的情況,評馬有其根據。可是馬的性格也有不少優點,諸如理想崇高、為官清廉、戮力以赴等等。而且諸如疾言厲色、託關係、走後門、干涉司法等,在馬身上聞所未聞。他樹立的風範、他追求的目標,假以時日,會有與今日不同的評價。今天台灣一窩蜂反馬,是因馬有問題,還是有各種勢力蓄意操弄?今日杯葛協議之人,他日會不會全力推動協議?同一件事,有人嫌馬做的不夠,有人卻嫌馬做的太過,結果馬裡外不是人。歷史終將還馬英九公道?

自古以來,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是不文明社會的劣根性。今天不時有人朝馬丟鞋子,從來沒事;將來換人當總統,你要不要試試看再丟鞋子?尼克森晚年在牛津大學演說。有人問起他的是非功過,他回答說:「等到2000年──你一定還活著,到那時候你就會知道人們到底怎麼看待我的功過」。2000年,距離他離開白宮已是26年。或許還馬英九公道,不必等到2042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RINK

 CRINK   CRINK? (China,Russia,Iran&North Korea) 談何謂全球政治的「四人幫」  话题一:国际“新四人帮”登上舞台?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前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 理查·哈斯   ( Richard Haass )最新以中国人熟...